欢迎来到304am永利集团!
精品课程

《世界文化史教程》教学成果奖申报

来源:304am永利集团 时间:2018-10-22 点击数:

 

 

前 言

世界文化史研究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国家文化产生的自然条件、社会背景、主要内容、突出特点、历史作用及交流融通的过程和发展规律。就学科归属而言,它是世界文化的基础内容,也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分支。从方法论上讲,它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不仅系统庞杂、内容丰富,而且内涵深奥,外延宽泛,融合了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考古学以及社会史、思想史、科技史等,汇粹了人类历史发展中最为根本又极其耀眼的部分,是人类聪明智慧和艰苦探索的集中反映,更是前世耕耘、后世积淀的精华体现。

美国学者戴安娜·诺维茨说:“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在全球一体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置身于这个浪潮之外,否则只会固步自封,使国家和民族处于落后的境地。文化史作为人类思想意识形态发展的产物,具有深刻的历史积淀,今天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成就都是历史传承、发展和变革的结果,因此,只有了解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分析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才能真正认识多元一体的文化,更好地融入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世界文化流变的特征告诉我们,世界文化的多元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形成的,各个地区和民族的文化都有独立性和特殊性,我们只有全面的了解,深刻的领悟,才能“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通过世界文化史的学习,可以充分感知世界文化中共有的人类情感,增长各种各样的知识,汲取无穷无尽的智慧,进而正确地评判自己,锻造具有世界眼光的合格公民。

《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对应到文化史中,就具有了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从广义上讲,指人类产生、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它们产生的条件、积累过程和迁延变化,卡尔·李卜克内西说“除了文化史外,不会有别的人类史了”就是这一概念的最好诠释。从狭义上讲,指人类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活动的产物的形成、积淀、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包括哲学、文学、艺术、教育、法律、道德、科学和社会生活习俗等内容。本书从狭义文化史的概念出发,讲述了上始几百万年前、下迄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人类文化的形成、发展、融通和流变,与现行国内世界历史的主流分期方法保持一致,反映了上古时期、中古时期和近现代时期世界重要地区和主要民族国家的文化成就,同时考虑到了文化继承、交流和融通的特性,增加了人的形成、中古时期世界文化的交流以及近现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内容、方式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总体上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知识结构的完整。即使从狭义的文化史的角度出发,一本教程也不可能涵盖人类的一切文化成就及其发展规律,为了著述的完整,并与世界历史的进程同步,本书选择了每一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加以撰述,如上古时期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古时期的拜占庭文化、阿拉伯文化和近代的主要工业化国家,不仅从宏观上保留了文化史的体系,而且从微观上保证了重要地区和民族国家文化内容的完整。二是编排体系合理。本书严格按照国别体史书的体系撰述,使读者更易掌握世界文化史的总体发展轨迹,了解重要地区和民族国家在某一历史时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总体完整,局部明了,界定清晰。三是信息容量丰富。本书撷取人类文化中有影响、有特色的重要内容,介绍它们产生的地理条件、时代背景,阐述其历史影响和传承脉络,同时还将大量的信息以简述方式提及,具有较强的资料性质,适合专业的员工深化知识,也适合非专业的读者参阅了解。

 

 

目录

第一章人类起源时期的文化6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及进化6

一、人类起源问题的探索6

二、人类的起源8

三、人类的进化11

第二节原始文化的传承工具——语言和文字13

一、语言的起源及其分化14

二、文字的产生16

三、语言文字产生的意义19

第三节原始宗教及崇拜20

一、原始宗教起源的理论和考古学分析20

二、原始宗教的起源和崇拜23

第四节原始社会的文化成就26

一、以自然主义为特征的文化知识26

二、以人文主义为特征的艺术和教育30

第二章上古时期的亚非文化33

第一节埃及文化33

一、埃及文化的孕育及重光33

二、埃及文化的成就35

三、古代埃及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43

第二节两河流域文化44

一、两河流域文化的产生环境45

二、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成就48

三、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特征及世界影响57

第三节印度文化59

一、古代印度文化的成长环境60

二、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62

三、古代印度的对外文化交流72

第四节华夏文化74

一、华夏文化产生的渊源与背景75

二、先秦时期的文化成就77

三、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96

第五节希伯来——犹太文化97

—、希伯来——犹太文化产生的背景98

二、希伯来——犹太文化的成就100

第三章上古时期的欧洲文化109

第一节希腊文化109

一、希腊文化形成的历史环境109

二、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112

三、古代希腊文化的特点及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122

第二节罗马文化126

一、古代罗马文化形成的历史环境127

二、古代罗马文化的主要成就130

三、罗马文化的历史影响142

第四章中古时期的亚洲文化145

第一节中国文化145

一、儒学与道教145

二、文学与艺术150

三、史学159

四、科学技术162

第二节日本文化165

一、文化交流166

二、文学166

三、艺术168

第三节朝鲜文化172

一、文化交流173

二、文学和史学174

三、艺术175

四、科学技术178

第四节印度文化180

一、印度教的兴起180

二、文学艺术182

三、科学技术186

第五节阿位伯伊斯兰文化188

一、宗教189

二、语言学和文字190

三、艺术193

四、科学技术195

第五章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198

第一节英国文化198

一、文学和史学198

二、政治文化201

三、教会和宗教改革207

四、大学教育的早期发展210

第二节法国文化212

一、基督教213

二、语言与文学216

三、经院哲学218

四、教育的发展和大学220

五、建筑艺术222

第三节俄国文化223

一、文学和史学224

二、教育和科学228

三、社会政治思想232

四、音乐、建筑和绘画艺术234

第四节拜占庭文化238

一、文学和史学239

二、艺术242

三、教育和学校244

四、自然科学247

第六章撒哈拉以南的古代非洲文化250

一、撒哈拉沙漠南缘的西非文化250

二、东非文化252

三、赤道以南的非洲文化253

第七章古代的美洲文化255

一、美洲大陆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原始居民255

二、古代美洲的文化成就260

第八章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典型269

一、萨珊波斯、拜占庭与东西方文化交流270

二、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274

三、阿拉伯人与东西方文化交流277

四、十字军东征、蒙元帝国与东西方文化交流280

第九章近代的亚洲文化285

第一节中国文化286

一、社会政治思想286

二、文学与史学291

三、艺术296

四、科学技术298

第二节日本文化303

一、社会政治思想304

二、文学与史学308

三、自然科学313

四、艺术319

第三节印度文化324

一、19世纪的宗教及其改革运动324

二、社会政治思想327

三、文化教育330

第十章近代欧洲和美国的文化331

第一节文艺复兴332

一、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332

二、文艺复兴的成就333

三、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338

四、文艺复兴的历史影响342

第二节英国文化343

一、社会政治和经济思想344

二、文学350

三、科学技术357

第三节法国文化364

一、社会政治思想365

二、哲学、文学与史学373

三、科学技术382

第四节俄国文化391

一、社会政治思想391

二、文学与戏剧396

三、建筑、绘画和音乐403

四、文化教育407

五、科学技术412

第五节美国文化417

一、社会政治和哲学思想418

三、艺术429

四、科学技术和发明430

第十一章现代的亚洲文化434

第一节中国文化434

一、哲学思想435

二、文学与史学439

三、经济学446

四、自然科学448

第二节日本文化451

一、社会哲学思想451

二、文学艺术454

三、科学技术459

第三节印度文化461

一、社会政治思想461

二、文学467

三、科学成就469

第十二章现代的欧洲和美国文化472

第一节英国文化472

一、社会政治思想472

二、文学477

三、史学481

第二节法国文化484

一、文学484

二、史学487

三、自然科学490

四、艺术491

第三节苏联文化493

一、列宁的政治经济思想493

二、文学497

三、艺术499

第四节美国文化504

一、文学504

二、史学507

三、科学技术510

第十三章近现代的非洲文化513

一、政治文化513

二、宗教文化518

三、教育及民族主义思潮521

四、文学艺术526

第十四章近现代的拉丁美洲文化529

一、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529

二、文学533

三、艺术539

第十五章近现代世界文化的差异与融通547

一、近现代世界文化交流的方式与物质基础548

二、东西文化的差异553

三、近现代东西方文化的融通556

主要参考书目563

  • 附件【目 录.docx】已下载
  • 附件【前言.doc】已下载